胯下...
搬家之後電腦座位太不理想導致我"淪為"電視兒童
無知的我因為開始看電視新聞, 不斷聽到"支援4K"這個辭
4K係蝦咪?!
胯下...
為了提昇自己將來可以與阿朴一起同步未來
所以去找一下解答..
先來把一眼4K的畫面
維基百科這樣說..
4K解析度(4K resolution)是種新興的數位電影及電腦視訊的超高解析度標準,
常見的解析度有3840×2160和4096×2160畫素2種規格。「4K」名稱得自其水平方向的畫素數。
4K顯示面板採用氧化物薄膜電晶體(TFT)製作,具備高速電子移動速度,
呈現畫面內容具高解析度及薄邊框,呈現超薄質感,可使電視機更輕薄,畫面更為細緻。
2013年時,一片50吋4K面板價格約800美元,薄型LED背光Full HD面板價格約400美元。
2010年7月,YouTube開始提供一些4K解析度的短片供線上瀏覽,
日本預定於2014年世界盃足球賽以4K畫質轉播實況。
胯下...
簡言之, 電視螢幕的尺寸又要大又要清此的話,一定要能支援1080p的解析度,
但重要的是 -- 影片是否以此規格來拍攝!!
再來看一部4K電影
(Jodie, 妳老了....)
奇摩知識+ 的”to you”則這麼回覆
4K數位電影這幾年漸漸多了起來。
但這些所謂“標榜”的“4K數位電影”皆非真正的4K攝影機拍攝。
部分是直接由35mm膠片,通過底掃描的方式,生成的4K數位影像。
另一些採用所謂4K數位攝影機拍攝的電影,則是採用了和“DSLR” 的“馬塞克傳感器”
類似的RED-Epic 數位攝影機拍攝。
RED-Epic拍攝的電影,雖然名義上被冠以“4K” 的稱謂,
但因為它的傳感器是傳統的“馬塞克”結構的,
是以1/2的G像素+ 1/4的R像素+ 1/4的B像素合成的4K
(通過了所謂的“色彩空間插值”算法,以“插值”的方式,估算出所謂的4K信號,
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完整的4K-RGB的概念) 。
所以這些所謂的4K數位電影,充其量解像度也就大約是:2.5K的水平
(只是名義上叫“4K”,實際解像度差真正的4K很遙遠)。
休息一下,讓我們再來看一下"4K"的影片..
2012年1月, SONY正式開始生產世界上真正意義的4K解像度的數位電影攝影機:CineAlta F65RS;
從2012年4月開始,正式對外供貨。目前全世界大約有30部左右的電影在同期以F65RS進行拍攝。
先期完成的兩部電影:投資1.4億美圓,由湯姆克魯斯和摩根費里曼主演的科幻鉅作〈遺落戰境 Oblivion〉
將在2013年四月全球公映。這將是世界上真正意義的,
第一部由支持完整4K解像度的數位攝影機拍攝的真正的4K數位電影。
同期上映的還有投資1.7億美圓,由票房神話:史皇父子(威爾史密斯和賈登史密斯)
聯合主演的科幻巨制:〈地球過後 After Earth 〉。同樣使用真正的4K數位攝影機:F65RS拍攝。
與“馬塞克”的4K傳感器完全不同,
SONY的F65RS 採用的是“菱形結構”的8,192 x 2,160 採樣方式的傳感器。
總的有效採樣像素高達:1,800萬(是“馬塞克”4K傳感器採樣像素的2倍)。
這1,800萬的有效採樣像素,以16Bit的A/D量化後,能以高達:120fps的幀率輸出,
然後下變換成標準的:4,096 x 2,160/16Bit/120fps 的原始RAW數據進行存儲
(當然若拍攝標準格數的電影的話,則是以4,096 x 2,160/16Bit/24fps 的RAW進行存儲)。
其生成的4K影像,無論是解像度、色深、寬容度等都要遠遠好於普通的4K電影
(而且F65RS是“機械全局快門”,不存在普通“電子滾動快門”的攝影機拍攝畫面的“果凍”弊病)。
規格
一堆數字及專有名詞搞的我好累, 但有點瞭解"4K"是在講什麼了
阿朴來拍拍我的頭吧,我不是愚婦 (妳就是!)
為了迎接(可怕的)4K
阿朴你要好好做皮膚管理啊~~
("黑眼圈& 眼袋" 退!!)
令人腿軟的側顏